关于杜康酿酒以及杜康其人的各种说法!!

杜康,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夏代国君,姒姓。夏王相的儿子,母亲为有仍氏(今山东省微山县)人。据民间传说和历史资料记载,少康又名杜康,今河南汝阳人,夏朝人,是夏朝的第五位国王。杜康是中国粮食酿酒的鼻祖,后作为美酒代称。曹操《短歌行》有云——“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杜康(酒圣).jpg

杜康

举报

回复

评论6

一袋酒仙 (楼主) 
2014-1-3 01:48
如果少康就是杜康,则杜康肯定是河南偃师人,当时偃师二里头是少康的祖、父的都城,身为王子不可能是别地人,如果杜康是周朝人,也有河南洛阳和陕西白水两种说法,具体限于民间传说,不可知也。

杜康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酿酒始祖”。杜康,字仲宁,周代人,生于陕西白水县康家卫,葬于此地。据清乾隆年间《白水县志》记载:“杜康,字仲宁,为县之康家卫人,善造酒。”。

少康,中国夏朝第六任国王(自禹起第六位),相的儿子,杼的父亲。他是相的遗腹子。相被迫自杀时,少康还没有出生。母亲后缗氏当时顾不得失去相的悲痛和王后的尊严,急忙随宫女从狗洞中爬出,逃到娘家有仍氏部落(仍即任,太昊之后,今济宁任城),第二年生下了少康。(一说少康即相传曾造酒的杜康)

夏王相统治的末期,后羿发动叛乱,废相篡夺王位。七年后寒浞杀后羿篡位,并追杀相,相死时妻子后缗时正怀孕,被迫逃回有仍氏,生下相的遗腹子少康。少康长大后为有仍氏牧正,又逃至有虞氏(今河南商丘虞城南)任庖正,在虞娶妻,有田一成(方10里),有众一旅(500人)。积极争取夏众与夏民,志在复国。后在同姓部落斟灌与斟鄩的帮助下,与旧臣靡等人合力,攻灭了寒浞,恢复了夏王朝的统治,少康还都阳夏(今河南周口太康),此即史书中所称的少康中兴。少康后迁都于原(今河南济源西北)。

杜康,夏朝人,传说为最早造酒的人

《书·酒诰》“惟天降命,肇我民惟元祀”

孔颖达疏引汉应劭《世本》:“杜康造酒。”

东汉《说文解字。巾部》:“古者少康初箕作帚、秫酒。少康,杜康也。”

宋朱翼中《酒经》:“杜康作秫酒。”

明许时泉《写风情》:“你道是杜康传下瓮头春,我道是嫦娥挤出胭脂泪。”

清陈维崧《满江红·闻阮亭罢官之信并寄西樵》词:“使渐离和曲,杜康佐酿。”
一袋酒仙 (楼主) 
2014-1-3 01:51
关于杜康造酒,历史文献多有记载,如《世本》云:“杜康作酒。少康作秫酒。”张华《博物志》云:“杜康作酒。”顾野王《玉篇》云:“酒,杜康所作。”李瀚《蒙求》云:“杜康造酒,仓颉制字。”朱肱《酒经》云:“酒之作尚矣。仪狄作酒醪,杜康作秫酒。岂以善酿得名,盖抑始于此耶?”《类书纂要》云:“仪狄作。杜康造。”

杜康造酒.jpg

杜康造酒,到底是怎样的故事呢?晋代江统著的《酒诰》中有这样的记载:“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或云仪狄,一曰杜康。有饭不尽,委余空桑,郁结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此,不由奇方。”

传说,轩辕黄帝手下有一位大臣叫杜康,黄帝命杜康管理粮食,杜康很尽心。他把丰收得到的粮食都堆放在山洞里,时间一长因山洞潮湿,粮食全霉坏了。黄帝知道这件事后,非常生气,下令说:以后如果粮食再霉坏,就要处死杜康。当时,黄帝正在准备与陆浑族大战,征调来的粮食无处存放,杜康十分着急。有一天杜康在空桑涧里发现了一片开阔地,周围有几棵大桑树枯死了,只剩下粗大的树干,树干里面已经空了,杜康灵机一动,他想,如果把粮食装在树洞里,也许就不会霉坏了。于是他把自已的想法告诉给周围的人,大家都赞同,并且一齐动手,把树林里凡是枯死的大树,都一一进行掏空处理,不几天就把粮食全装进树洞里,谁知那几年风调雨顺,连年好收成,粮食到处都是。装在树洞里的粮食顾不上用,几年以后,经过风吹、日晒、雨淋,慢慢地发酵了。

一天杜康上山查看粮食时,突然发现,一棵装有粮食的枯桑树周围躺着几只山羊、野猪和兔子。开始他以为这些野兽都是死的,就大步走过去,想把这些野物弄回去让大家吃。谁知走近一看,发现它们还活着,似乎都是在睡大觉,杜康一时弄不清是啥原因。正在纳闷,一头野猪摇摇晃晃地站了起来,它一见人,马上窜进树林去了,紧接着山羊、兔子也一只只醒来逃走了。杜康正准备往回走,

又发现两只山羊在装着粮食的树洞跟前低头用舌头舔着什么。杜康连忙躲到一棵大树后面观察,只见两只山羊舔了一会儿也摇摇晃晃起来,走不远都躺倒在地上。杜康飞快地跑过去想看看刚才山羊舔的是啥。不看则罢,一看把杜康吓了一跳:原来装粮食的树洞已裂开一条缝,里面的水不断往外渗出,山羊是舔了这种水才倒在地上的,杜康用鼻子闻了一下,渗出来的水特别清香,自己不由得也尝了一口,味道虽然辛辣,但却特别醇美。他越尝越想尝,最后一连喝了几口,只觉得天旋地转,刚向前走了两步,身体却不由自主地倒在地上,昏昏沉沉地睡着了。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当他醒来时,只见刚才躺倒的山羊都跑掉了。他顺手摘下了腰间的尖底罐,接了一罐水浆带回到杜康村,杜康把他看到的情况,向其他管粮食的人说了一遍。又把带回来的味道浓香的水让大家品尝,大家都觉得很奇怪,有人说把此事赶快向黄帝报告,有人不同意:杜康过去把粮食霉坏,被降了职;现今把粮食装进树洞里,变成了水,黄帝知道了不杀他的头,也要把他打个半死。杜康不慌不忙地向大家说:“事到如今,不管是好是坏,都不能瞒着黄帝。”说着他提着尖底罐,便去找黄帝了。

黄帝听完杜康的话,又仔细品尝了他带来的味道浓香的水,立刻与大臣们商议此事。大臣们都认为这水是粮食的元气,并非毒水,应该给这种水起个名字。当时,为黄帝造字的大臣仓颉站出来说:“酉日得水,咱就造个‘酒’字吧!”从此,黄帝就命杜康用粮食造起酒来。

杜康为霉坏粮食而被贬职,后来酿酒有功,黄帝又加封他为“宰人”。杜康在酿酒技术上年年有新的改进。有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一年又是黄帝统一三大部落,建立部落联盟五十六年的日子,合宫内举行盛大宴会,请来了各部落首领。黄帝命杜康给每人敬一碗酒,人们也向黄帝敬酒,宴会里欢声笑语,热闹非凡。正在这时,一条巨龙突然从天而降,把头一直伸到摆在宴会上的大酒坛上,闻来闻去,但坛口太小了,龙嘴怎么也伸不进去,馋得龙嘴里的涎水不断滴进酒坛里,当时大家吓得目瞪口呆,只有黄帝不慌不忙地走到巨龙跟前,把酒坛里的酒倒进一口大碗里,然后送到巨龙嘴边,巨龙一饮而尽,等黄帝再倒第二碗时,巨龙腾空而起,转眼间便飞得无影无踪了。人们这才松了一口气,黄帝又命令杜康给大家敬第二轮酒。谁知,杜康走到酒坛跟前还未来得及倒酒,一股浓郁的酒香扑鼻而来,差一点把他醉倒。杜康给每人敬过酒后,就觉得浑身舒畅,飘飘欲仙。他心里明白,这一定是巨龙的龙液落进酒坛所致。

据说龙是不轻易流涎水的,人若喝了龙的涎水就能延年益寿,长命百岁。因此,杜康在乘人不注意时,从滴有龙液的酒坛里打出一碗酒,倒进另一只酒罐内,那罐酒味道变得也很香。宴会结束后,杜康派人专门保存那坛龙液水酒,不许任何人动用。他每日一口口细细品尝,真的活到了一百七十多岁。黄帝死后,杜康就在杜康村专门酿酒,把造酒秘诀传给了后人。
一袋酒仙 (楼主) 
2014-1-3 01:52
关于杜康其人的说法

说法一,杜康即夏君少康。夏王相统治末期,后羿发动叛乱,废相篡夺王位。七年后寒浞杀后羿篡位,并追杀相,相死时妻子 后缗时正怀孕,被迫逃回有仍氏,生下相的遗腹子杜康。杜康长大后为有仍氏牧正,又逃至有虞氏(今天的河南商丘虞城南)任庖正,在虞娶妻,有田一成(方圆10里),有众一旅(一旅为500人)。积极争取夏朝民众,志在复国。后来在同姓部落斟灌氏与斟鄩氏的帮助下,与旧臣靡等人合力,攻灭了寒浞,恢复了夏王朝的统治,智康还都阳夏(今河南周口太康),此即史书中所称的少康中兴。智康后迁都于原(今河南济源西北)。。
说法二,杜康是黄帝手下的一位大臣,善于酿酒。

说法三,杜康是陕西白水人。杜康牧羊于空桑涧(今汝阳县杜康村),史载“余粥弃于桑,郁积成香,竟有奇味,杜康尝而甘美,遂得酿酒之秘”。明朝万历年间修撰的《直隶汝州全志·伊阳(今汝阳县)古迹》载:“杜康即杜康村,城北五十里,杜康造酒处,有杜水,《水经注》名康水。”该志卷九又载:“杜水河,城北五十里,源于牛山,由杜康石八过铜沟至夹河,会于伊(水),长十里,因杜康造酒于此,故名。”

说法四,张华撰《博物志》一书认为杜康是汉朝酒泉太守。明清时期的陕西省《白水县志》中有记载:“杜康,字仲宇,为我县康家卫人,善造酒。”杜康死后,葬于造酒原址近旁,墓冢至今尚在,墓后侧建有杜康庙,立有石碑、供奉、纪念、颂扬杜康造酒始祖杜康。杜康酿酒用水,系杜康沟之杜康泉水。《梁志》载:“泉隐隐喷出,至冬不竭,流四里许入白水河,乡民谓此水有酒味。” 说法五,

说法五,杜康为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夏代国君,姒姓。夏王相的儿子,杼的父亲。母亲为有仍氏(今山东微山县)人。相被迫自杀时,智康还没有出生,他的母亲后缗氏当时顾不得失去相的悲痛和王后的尊严,急忙随宫女从狗洞中爬出,逃到娘家有仍氏部落(今山东济南东南),第二年生下了智康。(一说智康即相传曾造酒的杜康)
一袋酒仙 (楼主) 
2014-1-3 01:53
酒神杜康.jpg

酒神杜康


在中国古代诸神中,敬祀有茶神和酒神。茶神敬陆羽,酒神则敬杜康。

据《大元大一统志·卷三百八十三》载:“杜康庙,伊阙旧县东南三十里处”。

《大元大一统志》是元朝官修的地理总志。 这部志书从1285年起,耗时18年编撰告成,凡一千三百卷。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舆地书。经查《中国历史地图册·河南都畿道地图》,当时的伊阙旧县东南三十里处,正是今天洛阳市汝阳县杜康村的杜康造酒遗址。

相传,杜康庙始建于东汉年间,是由光武皇帝赐建。在《伊阳志·卷一》中,和“杜康造酒处”同页记载的还有“光武井”,释文为“光武井,在城北二十六里楼子庄西,相传光武夜宿饮水处,故名宿王庄。”
杜康庙自建立起来,便成了杜康村造酒人的精神支柱。两千多年来,庙宇几经摧毁,几经重建。在当地民众和各地酒坊、酒师的修缮保护下,日益气势恢宏,华彩璀璨。明冯时化《酒史》载:“杜康作酒,酉日死。”故,后人选择了每年立春后的第一个酉日(后确定为三月初三)作为杜康神的忌日,焚香祭拜,香火连绵至今。

自古以来,不仅酒坊和酒肆奉杜康为 “酒神”。就连皇城内的光禄寺也敬奉杜康。元人冯梦祥《析津志·祠庙仪祭》记载:“杜康庙,在(京城)北城光禄寺内。居西偏,内有天师宫。奉礼部摽拨道士一人,在内提点看经,专一焚修香火。盖为酿造御酒,每日于上位玉押槽内支酒一瓶,以供杜康。”

析唐代著名诗人王绩著有《祭杜康新庙文》,其辞曰:两仪判辟,万象森罗。都邑未建,鸟兽独多。茹毛饮血,巢居穴窠。天地不交,人灵未和。智哉先生,爰作甘醴。上配百牢,下主五齐。以宴以祷,为樽为洗。万神以降,三献成礼。……我瞻前说,功高受赏。嗟嗟先生,其义可想。肇基曲蘖,先开祀飨。大礼斯备,群贤就养。敢依河曲,建尔灵祠。前临极举,却就长矶。茅茨不剪,采椽不治。扫地而祭,神其享之。

唐宋时期,一般的驿站也敬祀酒神杜康。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下云:江南有驿吏,以干事自任。典郡者初至,吏白曰:“驿中已理,请一阅之。”刺史乃往。初见一室,署云“酒库”。诸酝毕熟,其外画一神。刺史问:“何也?”答曰:“杜康。……”

在苏轼的诗词中,也有对酒神杜康的记载。宋哲宗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六月十一日,苏轼与弟弟诀别于海滨,作《和陶<止酒>并引》诗云:“从今东坡室,不立杜康祀。”这说明,在此以前,他不仅爱喝杜康酒,而且在自已的住室里还敬祀着酒神杜康。
一袋酒仙 (楼主) 
2014-1-3 01:54
关于酒的起源的多种说法中,真正与酒的酿造有关系的,是杜康。他的历史贡献在于创造了秫酒的酿造方法。秫酒就是用黏性高粱为原料制成的清酒,即粮食造的酒。杜康奠定了我国酒品制造业的基础,被后人尊崇为酿酒鼻祖和酒圣,又被称作酒祖。

晋代江统的《酒诰》中有这样的记载:“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或云仪狄,一曰杜康。有饭不尽,委余空桑,郁结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此,不由奇方。”在这两种说法中,又以杜康造酒之说流传更广,更为人所熟知。
一袋酒仙 (楼主) 
2014-1-3 01:55
关于酒的起源,民间有如下传说:杜康某夜梦见一白胡老者,告诉杜康将赐其一眼泉水,杜康需在九日内到对面山中找到三滴不同的人血,滴入其中,即可得到世间最美的饮料。杜康次日起床,发现门前果然有一泉眼,泉水清澈透明。遂出门入山寻找三滴血。第三日,杜康遇见一文人,吟诗作对拉近关系后,请其隔指滴下一滴血。第六日,遇到一武士,杜康说明来以后,武士二话不说,果断出刀慷慨割指滴下一滴血。第九日,杜康见树下睡一呆傻之人,满嘴呕吐,脏不可耐,无奈期限已到,杜康遂花一两银子,买下其一滴血。回转后,杜康将三滴血滴入泉中,泉水立刻翻滚,热气增腾,香气扑鼻,品之如仙如痴。因为用了九天时间又用了三滴血,杜康就将这种饮料命名为“酒”。

因为有了秀才、武士、傻子的三滴血在起作用,所以人们在喝酒时一般也按这三个程序进行:第一阶段,举杯互道贺词,互相规劝,好似秀才吟诗作对般文气十足;第二阶段,酒过三巡,情到胜处,话不多说,一饮而尽,好似武士般慷慨豪爽;第三阶段,酒醉人疯,或伏地而吐,或抱盆狂呕,或随处而卧,似呆傻之人不省人事、不知羞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表情 图片
关注酒市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