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酒文化 查看内容

李寻谈酒:古往今来卖酒人

2022-9-24 03:16| 查看: 771| 评论: 0|作者: 李寻的酒吧315|来自: 酒市论坛

宋代大诗人黄庭坚(1045-1105)善书法、好饮酒,一生留下的名作中有很多和酒相关,比如“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寄黄几复》)、“黄菊枝头生晓寒,人生莫放酒杯干”(《鹧鸪天·黄菊枝头生晓寒》)。


黄庭坚画像

在他49岁时(1094年,宋哲宗绍圣元年),因说宋神宗“用铁龙瓜治河,有同儿戏”,被指控对先帝不敬,由起居舍人贬为涪州别驾。起居舍人是皇帝亲随的秘书官,涪州的治所在今天的重庆涪陵区,涪州别驾是知州的助手,由于他是被贬官至此,实际上是被贬到地方上进行监督改造,这个职位就是一个虚职。本来黄庭坚被安排至黔州(治所在今重庆彭水)就职,但由于他有一个堂弟在涪州为官,为了避嫌,又将他改派至戎州。戎州的治所就是今天的宜宾市,就是大名鼎鼎的五粮液所在地。

黄庭坚在宜宾住了三年之久,这使得他跟宜宾的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留下的很多诗文,成为现在宜宾酒文化史上的重要文献,比如荔枝绿酒,他的诗中就提到过。


五粮液厂区俯瞰图

宜宾当时就盛产美酒,好酒的黄庭坚到了这里真是如鱼得水。他有一首诗跟如今的五粮液有关系,叫《安乐泉颂》。据他记载,当地有一个泉水,是僰道(古县名,治所在今宜宾)第一泉,他有一个朋友姚君玉用这个泉水酿酒。他到姚君玉那里喝酒,感觉酒清爽可口,饮之令人安乐,于是就做了《安乐泉颂》。

姚子雪曲,杯色争玉。
得汤郁郁,白云生谷。
清而不薄,厚而不浊。
甘而不哕,辛而不螫。
老夫手风,须此神药。
眼花作颂,颠倒淡墨。

他将酿酒的姚先生尊称为“姚子”,“子”是对古代有学问、有修养的读书人的尊称,如孔子、墨子,像黄庭坚这样的大文化人,对一个酿酒的匠人这么尊重,我还没见到第二个,也许姚君玉不仅酒酿得好,而且文章、学问俱佳,才赢得黄庭坚的高度赞誉。“姚子”酿的酒有一个很美丽的名字——雪曲,形容酒色白,像山谷里飘起的白云一样。他对酒的味道的评价非常到位——“轻而不薄,厚而不浊。甘而不哕,辛而不螫。”“哕”通“秽”,是腻的意思,“甘而不哕”是说酒甜而不腻,“辛而不螫”的意思是有刺激感,却又不是特别辣口。他当时评价的酒应该是米酒,但是用这四句话来评价今天的白酒,能达到这个标准的也是好酒。

在宜宾的时候,黄庭坚50出头,身体已经不太好了,自称老夫。50岁,对于古人来说,算年龄很大了。他说自己“手风”,可能是手要么麻木,要么发抖,黄庭坚的书法自成一格,笔画多有不稳定之处,可能与他的“手风”有关。喝酒能够缓解症状,喝了姚子雪曲,他觉得这个酒就是一个“神药”。尽管眼睛已经花了,他还是写了这首颂歌献给酿酒的姚君玉先生。“眼花作颂,颠倒淡墨”就是他觉得因为眼花,对于墨色浓淡的处理不是太满意。可惜我们现在看不到这幅佳作。黄庭坚是位大书法家,留下了很多经典的作品,但是《安乐泉颂》没有留下来。安乐泉现在就在五粮液酒厂里面。


黄庭坚书法作品《松风阁帖》局部


黄庭坚书法作品《诸上座帖》局部

姚君玉是黄庭坚记录的一位善酿酒的卖酒人,他还有一首诗记录了另一位卖酒人,诗名叫《戏答史应之》。

先生早擅屠龙学,袖有新硎不试刀。
岁晚亦无鸡可割,庖蛙煎鳝荐松醪。

这首诗是说他的朋友史应之(生平不详),年轻的时候是学“屠龙之学”的,也就是治国平天下的学问,自负有治国理政的一身本事,但是从来没有机会实践过,等到黄庭坚遇见他的时候,这个人已经老了,一辈子不仅没屠过龙,连鸡都没有杀过,这是在揶揄他一辈子不仅没当过大官,连小官也没当过,只能开一个农家乐,做点儿麻辣牛蛙、鳝段之类,同时卖酒,卖一种叫松醪的酒。松醪也是当时的名酒,从名字推测,这个酒可能有点儿泛绿色,但是有如松树般的清香。

酿酒、卖酒是一个古老的行业,古往今来有无数胸怀大志的英雄,在天时不利的时候,混迹风尘卖酒为生。这位史应之先生大概就是这样一位人物。

放目眼下酒界,里面也有像姚君玉、史应之先生这样的人,本来也是怀有“屠龙”之学,但也只能煮个蛤蟆、煎个鳝段,喝杯浊酒、发发牢骚。但是这种人不论是酿的酒、还是卖的酒,都是好酒,而且酒里都有个性,他真把自己平生的志与业寄托到酒里了。在现在的每个酒厂里,当酒的品质最好的时候,一定是有这样的酿酒人物存在。当你能从酒商给你的酒里感受到这样的故事的时候,那个酒也是最好的酒。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自论坛用户发布,仅供参考与学习交流使用,不代表本网站对其赞同与证实。如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网站处理。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关注酒市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