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资料 企业 白酒 查看内容

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23-5-25 22:01| 查看: 1265| 评论: 0|来自: 酒市论坛


集团简介

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以生产销售汾酒、竹叶青酒和杏花村酒为主,集白酒、大健康产业、产业链、文化旅游、产业基金及白酒机加工于一体的省管重要骨干企业,是国家工信部认定的“全国工业品牌培育示范企业”、国务院国资委“国企改革双百行动”入选企业。公司拥有11000余亩清香型白酒生产基地,并在山西、东北、内蒙、甘肃、河北等拥有120余万亩原粮种植基地。现有员工15000多名,党员2600余名,产品覆盖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以及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时拥有超过112万家终端销售网点。

公司拥有“杏花村”“竹叶青”“汾”三件中国驰名商标。杏花村汾酒老作坊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入选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杏花村汾酒酿制技艺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竹叶青酒泡制技艺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汾酒技术中心是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公司同时还是全国企业文化示范基地、全国十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国家级酒文化学术活动基地等。

汾酒既是中国名白酒的杰出代表,也是清香型白酒国家标准的制定者。汾酒文化源远流长,悠久的酿造历史,精湛的酿造技艺,卓越的清香品质,被誉为“中国白酒产业的奠基者、传承中国白酒文化的火炬手、中国白酒酿造技艺的教科书、见证中国白酒发展历史的活化石”,是“国酒之源,清香之祖,文化之根”,是当之无愧的“中国酒魂”。杏花村已有6000多年的酿酒历史。早在1500年前的南北朝时期,汾酒就作为宫廷御酒受到北齐武成帝的推崇,载入廿四史。晚唐大诗人杜牧的“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使汾酒家喻户晓。1915年,汾酒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甲等大奖章,成为获此殊荣的唯一中国白酒品牌。1949年,山西杏花村汾酒厂成立,汾酒、竹叶青酒成为新中国第一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和开国大典国宴用酒。

近年来,公司相继获得国家质量管理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全国国企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中国商标金奖、山西省政府质量奖等多项荣誉。

全体汾酒人将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国资委、省国资运营公司的正确指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坚守“中国酒魂”战略定位,践行汾酒复兴纲领,全面深化改革、提质增效,以更高的政治站位和责任担当,进一步解放思想、守正创新,求真务实、团结奋斗,推动汾酒高质量发展!


发展历程

仰韶文化时期

6000年前(仰韶文化时期)

山西杏花村诞生了“中国第一缕清香”。杏花村先民们用“小口尖底瓮”,酿造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人工谷物酒,从此开启杏花村6000年不间断酿酒史。

殷商时期

3000年前(殷商时期)

以“鬯(chàng)”为代表的中国露酒起源,先后采用酿造法、冷浸法、热浸法等露酒工艺。竹叶青酒是中国最早露酒工艺的唯一直接继承者。

魏晋南北朝时期

1800年前(魏晋南北朝时期)

中国谷物酒大多处于浊酒水平,而杏花村人通过改造酿酒技术,不断提升“酒曲糖化发酵”能力,酿造出酒香醇正、甘醇爽口的清酒,因产于汾州,故称“汾清酒”。

1500年前

北齐武成帝高湛在晋阳喝到汾酒后大为赞赏,在给侄儿河南康舒王高孝瑜的书信中写道“吾饮汾清二杯,劝汝于邺酌两杯”,汾清酒在当时已是宫廷御酒,后成为唯一被载入二十四史《北齐书》的国家名酒。

南梁简文帝萧纲诗云:“兰羞荐俎,竹酒澄芳”,北周文学家庾信在《春日离合二首》中写到“田家足闲暇,士友暂流连。三春竹叶酒,一曲鹍鸡弦”。可见竹叶青酒早在1500年前就已闻名遐迩。

隋唐时期

1400年前(隋唐时期)

杏花村酒匠在“汾清酒”的基础上,创新了工艺,用干料搅拌、酿造、压榨,创造出“干和(huò)酒”,实现了酒精度由低到较高的转变,形成了现代白酒固态制曲、固态发酵的雏形。隋代至元代,杏花村酒被称作“干和(huò)酒”“干酿酒”或“干榨酒”,奠定了现代白酒的基本工艺。

830年前(晚唐时期)

大诗人杜牧在从并州(今太原)返回长安时路过汾州,杏花村美酒激发了创作灵感,写下了千古名篇“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让杏花村汾酒因此家喻户晓,成就了汾酒历史上的又一次辉煌。

宋元时期

1125年(宋元时期)

宋朝名士张能臣在其《酒名记》中记载天下美酒:汾州甘露堂最有名。《酒名记》是研究我国古代关于酒类品种的重要史料。杏花村汾酒老作坊为北宋名店“甘露堂”遗址。

明清时期

1578年(万历六年)

800年以前,汾酒已经掌握了蒸馏酒酿造工艺。1578年(万历六年),著名药物学家李时珍在其《本草纲目》中记载的白酒酿造工艺“和曲酿瓮中”“以甑蒸取”,说的正是杏花村汾酒的酿造工艺。

1595年 (明万历二十三年)

汾州升格为府。经济更加繁荣,商贾云集,酿酒业更加发达。明万历《汾州府志》记述:“村有古井,水清冽而甘馨,啜之沁人心脾,以其酿酒,品位传神,芳香溢肆”。

1648年(顺治五年) 

傅山寓居汾阳。期间,改进了竹叶青酒的酿制配方,以汾酒为基酒,将配制药材确定为12种,改良后的竹叶青酒味道更加芳醇,具有更好的保健功效。

1657年

汾酒工艺传入四川。1959年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泸州老窖大曲》序言中写到,曾在陕西略阳(现西凤酒厂附近)任军职的泸州武举舒某,解甲归田后,将做窖之泥和技术人员带回,照略阳酿酒之法,在营头沟开窖酿酒,后该酿酒技法传至宜宾等地。

1707年(康熙四十六年)

清代吏部尚书宋荦邀约当世著名诗人举办“中国汾酒诗会”,诗人饮酒作诗30余首,对汾酒给予高度评价,后被载入《四库全书》。这是汾酒备受文人雅士推崇的标志之一,也是汾酒作为中国白酒首个独立品牌的光荣绽放,汾酒由此开启了300年的品牌史。

1736年(乾隆初年)

颁旨禁酒,山西巡抚严瑞龙奏称“第查晋省烧锅,惟汾州府属为最,四远驰名,所谓汾酒是也。民间烧造,视同世业。若未奉禁止以前所烧之酒,一概禁其售卖,民情恐有未便”。乾隆皇帝最终采纳意见,在其它省烧酒遭到严厉查禁的时候,汾酒没有列入查禁之列。

1792年

清代文学家袁枚将“山西汾酒”收录在《随园食单》中,并评曰“既吃烧酒,以狠为佳,汾酒乃烧酒之至狠者”。汾酒被列为烧酒中的上品。

1818年(嘉庆二十三年)

作家李汝珍创作了中国古典十大名著《镜花缘》,在第九十六回中写道:“在淮南酉水关有一座酒肆,客官要饮天下美酒,酒保取出粉牌(酒水单)递与客官,只见上面列有55种当世名酒:山西汾酒、江南沛酒、真定煮酒……”,山西汾酒名列第一。

1851年以前(咸丰以前)

汾酒工艺传入贵州。1939年,中国国民经济研究所编印的《贵州经济总目》称:“在清咸丰以前,有山西盐商郭某,来茅台地方,仿照汾酒制法……酿成一种烧酒”。1955年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祖国的贵州》也称茅台酒因“清朝山西人经商于茅台镇,以汾酒制法而兴”。

1875年(光绪元年)

开设宝泉益酒坊。酒坊采用当时最为先进的管理形式,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生产规模逐步扩大,技术分工日渐明显。1882年,杨得龄出任经理。1915年“宝泉益”易名“义泉泳”。

1884年(光绪十年)

清代大诗人曹树谷著《汾酒曲》八首,对杏花村酒业的品质、工艺传承及兴盛情况进行了生动而详细的描述。

1904年

玫瑰汾酒、白玉汾酒研发上市,二者皆以陈年汾酒为基酒,分别使用甘肃永登苦水玫瑰(重瓣玫瑰)、上品紫肉桂精心配制而成。

民国时期

1915年

山西杏花村“义泉泳”酒坊选送的山西高粱汾酒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最高级别大奖——甲等大奖章,是参展中国白酒中唯一获得最高奖项的品牌白酒。

汾酒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甲等大奖章,时任山西省长的阎锡山以山西省绥靖公署的名义为义泉泳颁发了“中外驰名”“味重西凉”(赞誉汾酒其味浓厚强劲)的金字牌匾。

1919年

晋裕汾酒公司在太原成立,是中国最早的股份制有限公司。“义泉泳”酒坊大掌柜杨得龄兼任晋裕汾酒公司经理。

1924年

1924年8月5日,杏花村汾酒获准注册“高粱穗”牌商标,是中国第一枚白酒注册商标。

1933年

著名微生物学家方心芳来到晋裕汾酒公司研究汾酒酿造技艺,并撰写了中国制曲酿酒的第一批科学论文《汾酒酿造情形报告》,与杨得龄总结了汾酒酿造的七大秘诀,“人必得其精,水必得其甘,曲必得其时,粮必得其实,器必得其洁,缸必得其湿,火必得其缓”,后经汾酒人的实践,又增加了“料必得其准,工必得其细,管必得其严”,成为“十大秘诀”。

1948年

1948年7月,汾阳全境解放,杨汉三、侯雪东由晋绥边区吕梁区党委委派到杏花村恢复汾酒生产。9月16日投产,完成了区党委交给的“让解放区的人民在中秋佳节喝上汾酒”的任务。随后,新出产的优质汾酒又被送到了西柏坡,毛泽东主席用汾酒宴请了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米高扬。

1949年-1989年

1949年

1949年6月,解放区政府出资购买晋裕汾酒公司全部产业和私人股份成立汾阳杏花村公营酒厂。

1949年7月,时任开国大典筹备委员会副主任的彭真批示:“要将国内外享有盛誉之汾酒运到北京,摆在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的宴会上”。9月5日,汾酒、竹叶青酒顺利运抵北京饭店,第一次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都将汾酒、竹叶青酒作为国宴用酒。

1951-1983年

汾酒厂共进行了五次扩建工程,生产能力从200吨提升至8600吨以上,完成了手工操作的小厂向半机械化大型酒厂的转变。

1952-1989年

共举办五届全国评酒会,汾酒五次蝉联“中国名酒”称号,竹叶青酒连续三次荣获“中国名酒”称号。其中,第一次全国评酒会上,汾酒、茅台酒、泸州老窖、西凤酒被评为国家四大名酒,汾酒名列第一位。

1959年

1959年7月,毛泽东主席在庐山会议期间,以他潇洒纵横的毛体书法抄录了杜牧千古名作《清明》诗,后由汪东兴转送汾酒厂,成为汾酒世代相传的宝贵遗产。

1961年

汾酒成立了白酒行业第一家化验室。1962年11月,在原化验室的基础上,成立技术研究室,简称“研究所”,职责包括化验分析、实验研究、技术检查监督、生产技术研究,这也是中国白酒行业第一家研究所。

1963年

汾酒厂向轻工部提出对汾酒工艺技术进行研究的请示。1964年3月轻工部食品发酵工业科学研究所所长秦含章带队在汾酒厂进行白酒酿造研究试点,为“汾酒标准”和“清香类型白酒技术研究”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1975年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到杏花村汾酒厂调研,指导配制竹叶青酒的老师傅和技术人员,用“优选法”对竹叶青酒药材的浸泡时间进行了反复的试验,选定了更准确的时间,改进了操作工艺,使竹叶青酒的质量更臻佳境。

1982年

由国家文物局、山西省文物局、考古研究所和吉林大学考古专家组成的晋中考古队,在杏花村遗址发掘出大量酿酒器、贮酒器、饮酒器,经考证杏花村早在6000年前就开始了酿酒。

1982年,开启了特质汾酒试制计划。同年,老白汾酒立项,1984年正式上市。

1984年

汾酒筹建成立中国第一家白酒专题博物馆。1992年,“山西杏花村汾酒厂展览馆”正式对外开放,后更名为“汾酒博物馆”,2007年新馆扩建竣工。目前馆藏历代酒器酒具1000多件,书画作品8000多件,汾酒文学作品1万多篇,是我国建设最早、馆藏最丰富的酒类博物馆。

1985年

1985年4月,山西杏花村汾酒总公司决定,在16个大中城市的繁华街道上设立“杏花村酒家”,将优秀的三晋文化、晋商文化、汾酒文化传播至中国的每一个角落。

1986年

1986年1月3日,《经济参考》报道:“山西杏花村汾酒厂已经成为全国目前最大的名白酒生产基地”。

1986年10月16日,山西杏花村汾酒厂获得1986年度国家质量管理奖,是山西省唯一获得此奖的单位,也是全国同行业中首家夺得国家质量管理奖的企业。

1987年

1987年6月29日,新华社报道:“杏花村汾酒在全国有四最:一是每年的出口量最大,等于全国其他名酒出口量的总和;二是名酒率最高,达99.97%,全国每斤名酒中就有杏花村汾酒厂的半斤;三是成本最低,因而也就价廉物美;四是得奖最多”。

1988年

1988年12月,汾酒、竹叶青系列主导产品首家通过“国家技术监督局质量认证办公室”(方圆委)组织的产品质量认证;2000年2月汾酒股份公司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10年4月通过(HACCP)体系认证。

1990年-1999年

1990年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管理世界》企业评价中心公布,杏花村汾酒厂在全国500家最佳经济效益企业中名列第103位,在饮料业列第一位。

1991年

杏花村汾酒厂跃居全国最大工业企业第92位,在全国食品饮料行业里名列榜首,被称为“汾老大”。

1992年

汾酒实施规模宏大的“万吨汾酒技改工程”和“万吨酒库”建设,目标是再建一座万吨酒厂,新增生产能力一万吨。12月26日,两座新酿酒车间如期流酒。1993年12月25日,万吨贮酒中心全面完成。此次扩建,极大地提升了汾酒产能、储能。

1993年

1993年8月15日,山西杏花村汾酒厂改组为杏花村汾酒(集团)公司。12月22日,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公司拿出优质资产组建了山西杏花村汾酒厂股份有限公司。

1994年

1994年1月6日,山西汾酒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上市。山西杏花村汾酒厂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山西省第一家公开发行上市的股份制企业,也是国内白酒企业第一家上市公司。

同年,汾酒开始研发青花汾酒。1997年,经过三年设计与研发,最终定型后正式上市。

1995年

由国家经贸委、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中国工业企业综合评价最优500家,汾酒集团总体排名第52位;在中国轻工业200强中,汾酒集团名列第6位。

1997年

1997年3月,“杏花村”商标被国家工商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杏花村”“古井亭”“汾”“竹叶青”“老白汾”“玫瑰汾”6个商标被山西省工商局认定为山西省著名商标。

1998年

2月16日,竹叶青酒荣获卫生部颁发的《保健食品批准证书》,成为国家名酒中唯一的保健食品。

4月16日,国家技术监督局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汾酒、竹叶青酒各项指标全部符合国家、行业标准的要求,宣告轰动全国的“98毒液案”与汾酒无关。

2000年-2009年

2000年

2000年5月,国家为推动大型企业集团的发展,加快培育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选出了520户国家重点企业,汾酒名列其中。

2004年

2004年7月,杏花村汾酒作坊遗址被列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遗址被评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20年入选第四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

2004年9月,汾酒被国家确定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代表工业旅游发展的最高水平,对中国工业旅游发展具有较强示范引领作用。2017年11月,汾酒文化景区入选“全国十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是山西唯一一家入选景区,同时也是白酒行业唯一获此殊荣的示范景区。

2004年12月,“国藏汾酒”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是迄今为止唯一被国家博物馆收藏的中国名酒。

2006年

杏花村汾酒酿制技艺正式列入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六千年的汾酒酿制技艺见证了中国酒的发展历程,是中国白酒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年,“竹叶青”商标获中国驰名商标。汾酒、竹叶青入选山西省标志性品牌,并位居前两位。

2009年

“竹叶青酒配制工艺”入选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配制工艺融汇了中国白酒、中华医学、中国酒工艺、中国酒文化的精华,取众之所长而自成一家,是中国露酒最珍贵的历史遗产。

2010年-2019年

2010年

9月5日,汾酒集团在北京举办了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大奖95周年纪念版国藏汾酒拍卖会。20瓶国藏汾酒拍卖均价153.8万元,单瓶最高拍出209万元,总共拍得3076万元,并将其全部用于成立“山西省汾酒集团公益基金会”。

2011年

2月21日,山西省汾酒集团公益基金会成立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汾酒公益基金会以“诚信中国、理想中国”为最高宗旨,是我国酒行业首家全国性非公募基金会。

4月10日,汾酒原粮基地管理公司成立。建设“种收储运”一体化原粮基地,把原粮基地作为汾酒生产的“第一车间”,打造并形成稳固的汾酒原粮基地,充分保证了汾酒用粮的品质。

4月16日,杏花村酒业发展区年产10万吨白酒项目正式启动。

6月15日,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酒业发展区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2012年

4月16日,杏花村酒业发展区年产10万吨白酒项目正式启动。6月15日,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酒业发展区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4月18日,保健酒扩建项目举行奠基仪式,共投资24个亿,园区占地 1024亩。2015年9月15日,扩建项目竣工。该项目包括了勾储、成装、成品储存等生产过程,拥有最先进的物流管理体系和产品溯源管理体系。

11月6日,汾酒集团销售收入突破百亿元大关,达到100.18亿元,仅用三年时间,销售收入就由37亿元提升至100亿元,实现了“三年再造两个新汾酒”的大步跨越,提前实现了“十二五”奋斗目标。

12月31日,“汾”字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正式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至此,汾酒拥有“杏花村”“竹叶青”和“汾”字三件中国驰名商标。

2013年

2013年,汾酒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表彰汾酒作为先进集体在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的突出贡献。

3月25日,汾酒集团中国白酒酿酒高粱研究中心在山西省农科院高粱研究所挂牌成立。先后研发出了汾酒酿酒专用高粱种子——汾酒1号、2号、3号、9号。

2013年12月,汾酒集团高级工程师赵迎路被评为2013“感动山西”十大人物。山西日报年终特刊评出2013年十大新闻人物中,赵迎路荣登榜首。由中宣部、中央文明办主办,中国文明网承办的“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赵迎路同志被评选为“敬业奉献好人”。

2014年

1月10日,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举行,由汾酒与江南大学合作完成的“基于风味导向的固态发酵白酒生产新技术及应用”成果荣获技术发明二等奖,这是白酒科研项目第一次获得最高科技成果荣誉。

6月19日,国家工信部在北京对“全国工业品牌培育示范企业”进行授牌,汾酒集团顺利通过工信部的认定,被授予“全国工业品牌培育示范企业”。

2015年

4月25日,“汾酒执行与国际接轨的食品安全内控标准”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汾酒率先提出并执行与国际蒸馏酒食品安全标准接轨的食品安全内控标准,检测和控制项目多于国际标准。

9月15日,杏花村汾酒老作坊遗址博物馆开馆仪式隆重举行。汾酒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甲等大奖章100周年——“中国酒魂”纪念碑在汾酒文化广场揭幕。

9月19日,汾酒举办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甲等大奖章100周年纪念大会。期间,“汾酒十贤”塑像揭幕,以供后人瞻仰这些对汾酒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的人物。(“汾酒十贤”:高湛、杜牧、傅山、曹树谷、杨得龄、方心芳、秦含章、秦斌、常贵明、赵迎路)

11月2日,中清酒业酿造技艺发展中心成立。由汾酒集团牵头,全国清香型白酒企业共同参与,旨在推广清香文化、研究清香战略、宣传代表人物、打造专家队伍、推动技术创新。

2016年

7月27日,汾酒商学院正式成立。设管理与营销学院、文化学院、酿造学院、女子学院。2019年12月,设立郑州分院。 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入选中国企业大学50强。2021年更名为汾酒产学研创新教育中心。

10月9日,汾酒举办“2016重阳封藏大典”,将秋后新生产周期开始酿造的第一锅原酒进行封藏,命名为头锅原浆。封藏大典承载着汾酒人对历史的敬重和对时代的感恩,通过庄重神圣的仪式,对品质、文化、历史、工艺等进行全方位的展示。(每年一届)

2017年

2月23日,山西省国资委与汾酒签订了国企改革首份“军令状”,打响了山西国资国企改革的“第一枪”。这份“军令状”要求汾酒2017年至2019年,酒类收入同比增长目标分别为30%、30%和20%,三年酒类利润同比增长目标均为25%。

9月27日,第一届山西(汾阳·杏花村)世界酒文化博览会在汾阳举办,是融合了经济、科技、收藏等多种元素的综合性博览会,是中国酒类行业展会唯一以酒文化为主题的国际展会。(每年一届)

2018年

汾酒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逻辑与实践项目荣获“2018全国国企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充分表明汾酒的改革成果获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

2月3日,汾酒集团与华润创业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汾酒集团向华润旗下华创鑫睿转让山西汾酒股权,占总股本的11.45%,共计51.6亿元。此次混改改变了山西汾酒一股独大的局面,汾酒混改迈出历史性的一步。

4月24日,“行走的汾酒”文化大巡展正式启动。陆续走进了济南、郑州、杭州、呼和浩特、上海、西安、天津、北京、三亚、广州等地,以火炬传递的方式,奔跑在新的道路上,让汾酒文化在全国绽放。

5月24日,原中国国民党主席洪秀柱在山西太原参加海峡两岸同胞神农炎帝拜祖活动期间,与汾酒相关领导了解汾酒集团生产、市场以及改革情况,并现场题词“汾酒必喝、分久必合”。

9月28日,中国汾酒书画院揭牌成立。众多书画名家为汾酒留下了珍贵墨宝,赋予了汾酒新的文化生命力。

2019年

7月13日,汾酒研究院在北京国家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揭牌,这是中国白酒行业第一次在京挂牌成立企业智库,为汾酒复兴插上了“智库的翅膀”。

8月21日至25日,素有烈酒界“奥斯卡”之称的比利时布鲁塞尔国际烈性酒大奖赛(第二十届)在山西汾阳杏花村盛大举行。汾酒暂获大金奖最高殊荣。

12月11日,汾酒股份公司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宣告汾酒整体上市取得了关键性成果。自此,汾酒成为了山西第一家,也是白酒行业第一家整体上市的公司。

2020年-至今

2020年

3月24日,汾酒以现金方式对全资子公司竹叶青公司增资6亿元。4月2日,竹叶青大健康产业公司正式成立。未来将进一步发掘竹叶青潜力,打造出汾酒发展新的增长极,助力汾酒全面复兴。

4月8日,汾酒综合活动中心、销售中心项目奠基。“两个中心”总投资6亿元,进一步完善汾酒文化旅游基础设施,成为汾酒综合性营销基地,为打造酒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再添新动能。

9月6日,“竹叶青+颐和园”两大IP,在北京颐和园听鹂馆联名发布了“青享”和“荣耀”竹叶青系列新品。

9月9日,以“长城之巅 大国之酿”为主题的青花汾酒30·复兴版上市发布会在北京居庸关长城盛大举行;2021年7月5日,以“龙腾世博 世界清香”为主题的青花汾酒40·中国龙上市发布会在上海世博园中国馆盛大举行。

11月6日,汾酒集团整体升格,列入省管重要骨干企业。

2021年

3月28日至29日,汾酒集团先后与华为、华润签署“智慧汾酒”战略合作协议,推进传统文化与前沿科技的深度融合,开启数字化转型新篇章。

6月7日,山西汾酒股价最高达503元/股,位居山西板块第一、白酒行业板块第二,在A股4325家上市公司中名列第九,达到2016年(汾酒实施“三年改革”前)的20倍以上。汾酒改革取得的显著成效,得到了资本市场的充分认可和持续青睐。

9月27日,汾酒包装彩印基地(山西万易达包装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剪彩投产,该项目于2019年9月培土奠基,总投资3亿元,年产值10亿元,有力支撑汾酒包材供应链体系,实现汾酒包装自主知识产权、自主防伪的研发设计,形成汾酒自主可控的独特防伪体系,标志着汾酒包材供应进入新纪元。

11月6日,在进博会“中格经贸文化论坛”上,有6000年酿酒史的汾酒与有8000年红酒酿酒史的格鲁吉亚推出“中格联名酒”,并举行青花汾酒原料基地雨林联盟国际认证、青花汾酒FSSC食品安全体系认证签约,同时发布《青花汾酒企业标准》,汾酒在国际上建立了绝对的“中国标准”。

12月26日,汾酒在2021全球经销商大会上,提出切实做到“四个专注”、“四个坚持”,乘胜追击、乘势而上,向更优结构、更好效益、更高质量进发。

2022年

3月16日,汾酒2030技改工程原酒产储能扩建项目(一期)正式立项,该项目投资91亿元,占地1932亩,建成后预计将新增年产原酒5.1万吨,新增原酒储能13.44万吨。

5月19日,在“践行汾酒复兴纲领,全方位推动汾酒高质量发展”大会上,确立“123”汾酒复兴总纲领,明确汾酒复兴第一阶段“八大纲领”,提出实事求是、少说多做、大局为重、以果为本的“16字要求”。


企业文化

基本价值理念

汾酒基本价值理念,是汾酒企业文化的灵魂,是公司生存发展的动力源泉。整体则包括“企业愿景、企业使命、企业哲学、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五大核心价值,和“管理观、文化观、营销观、人才观、科技观、生产观、酿造观、原粮观、质量安全观”十大发展观。

企业文化故事

企业文化建设需要榜样的力量。汾酒十贤,是6000年汾酒史的榜样;十三大标兵,是汾酒工业化时期的榜样。在他们的身上,凝结了伟大的汾酒文化和汾酒精神。通过整理、传播优秀人物的创业故事,能够为汾酒人树立一个个努力的标杆,带动汾酒人不断从优秀走向卓越。

企业理念发展

“振兴国酒,品优价廉,信誉至上,优质为本,决不以劣货欺世盗名”,是1921年杨得龄为晋裕汾酒公司确立的企业核心理念,这也是中国白酒企业第一个企业核心理念。


文化遗产

物质文化遗产

杏花村遗址

一、杏花村遗址发掘

杏花村遗址位于杏花村汾酒老作坊以东,面积约15万平方米,地势北高南低。根据获得的层位关系及对其内涵的分析,杏花村遗址的堆积形成经历了八个阶段。其中,第一段相当于仰韶文化中期(大约为6000年前);第二段、第三段相当于仰韶文化晚期(大约为5000年前);第四段相当于龙山文化早期(大约为4500年前);第五段相当于龙山文化晚期(大约为3900年前);第六段属于夏代文化早中期;第七段属于商代;第八段属于晚商时期,个别或属于商周之际(大约在3000年前)。

杏花村遗址的上述这八个阶段,起始于6000年前的仰韶文化中期,结束于3000年前的商周之际,连绵不断达3000年之久。其中,在杏花村遗址相当于仰韶文化中期的文物中,有中国最早的酿酒器——小口尖底瓮,高33厘米。

二、小口尖底瓮是酿酒器

我国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他在《关于重建中国史前史的思考》中写道:“小口尖底瓮未必都是汲水器。甲骨文的‘酉’字有的就是尖底瓮的象形。由它组成的会意字如‘尊’、‘奠’,其中所装的不应是日常饮用的水,甚至不是日常饮用的酒,而应是礼仪、祭祀用酒。尖底瓮应是一种祭器或礼器,正所谓‘无酒不成礼’”。他还把据此把小口尖底瓮命名为“酉瓶”。

2018年第一期《农业考古》发表了美国斯坦福大学考古学家刘莉教授领衔的一项重要研究成果。经他们对仰韶文化小口尖底瓮植物残留物进行科学分析,得出三点结论。第一,小口尖底瓮是酿酒的专用工具。第二,仰韶文化谷芽酒的最基本原料均为黍。第三,仰韶文化遗址中尖底瓮的普遍而大量的存在,意味着以黍为主要原料的谷芽酒是当时常见的食物,是仰韶社会中最具代表性的饮食传统。

三、蒸馏器发源于杏花村

现在中国白酒企业蒸馏酒用的“甑桶”,上溯到4000多年前的龙山文化时期,叫“甑”和“甗”。甑和甗都是中国古代的蒸食用具,其中“甗”更接近于后来的甑桶,可分为两部分,下半部是鬲,用于煮水;上半部是甑,两者之间有镂空的箅,用来放置食物,可通蒸汽。

中国的考古泰斗,杏花村遗址发掘的策划者、抢救者、研究者,“杏花文化”的命名人张忠培先生认为,“以双鋬鬲、甗、瓮及尊为主要成分,是杏花文化区别于其他同时期的诸考古学文化的几个主要特征。”其中的甗,“是杏花村先民先将本地传统的双鋬釜灶改制成双鋬斝(音:贾),又将那种带横隔的釜灶改制成甗。这样,它就同后岗二期文化(河南安阳)一起,成了甗的一个发源地。是否在甗腰另行制作出用于承托的横隔,是这两种文化陶甗的一个显著区别。”

也就是说,甗有两个发源地,一个是河南安阳,中间的箅子是另做的,用时放上去;而杏花村的陶甗,箅子和甗是一体烧制的,这就是酿造酒时代的甑桶。

四、杏花村遗址的六大价值

1、杏花村遗址从仰韶文化中期开始,距今6000多年;

2、发展到龙山时期,杏花文化成为一支传承有序、独具特色的强势考古学文化;

3、杏花文化,是中华鬲文化最早、最杰出的代表之一;

4、杏花文化,是山西从龙山文化一直到商文化的古文化标尺;

5、杏花村是“甑桶”的发源地,距今4500年左右;

6、龙山文化时期,是杏花文化的第一次大规模输出。


杏花村汾酒老作坊

位于杏花村东堡芦家街的汾酒老作坊建筑群是宝泉益、义泉泳、晋裕公司时期酿造厂旧址。占地面积9000平米,房屋50余间,分列街道两旁。南侧为老作坊花园,占地面积2000余平方米;北侧有唐代、宋代、元代古井各一口,有明代申明亭古迹一座,清代院落两座,清代作坊一座,是全国唯一一座现存仍在使用的集酿酒、贮存、销售为一体的古代酿酒遗存。

汾酒老作坊东去500米的杏花村遗址,出土了大量的包括小口尖底瓮在内的仰韶、龙山、商周时期的酒器、酒具,是目前国内发现最早的酿酒遗址。

据考证,杏花村芦家街酿酒史起于晋代。北齐时成为宫廷御酒,唐时有七十二家作坊,宋时的甘露堂名满天下。老作坊内的古井出土过唐、宋代文物,印证了其悠久的酿造历史。

汾酒历史上乃至中国酒史上许多重要事件也都发生在这里——中国最早的股份制酿酒企业,中国第一枚白酒商标都诞生在这里。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甲等大奖章的老白汾酒,汾酒在解放前9次荣获大奖的产品,周总理参加万隆会议、日内瓦会议所用国礼汾酒都产于此。

汾酒老作坊1993年被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7月被国务院颁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2009年开始,汾酒集团高度重视,投资修复扩建,在严格保护文物的前提下,于2011年完成了文物的修缮和生产的恢复。2012年11月17日,杏花村汾酒老作坊被国家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15年9月汾酒老作坊博物馆开馆。2020年12月17日,杏花村汾酒老作坊及传统酿造区被列入“国家工业遗产”。2021年6月,启动汾酒老作坊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

杏花村汾酒酿制技艺

2006年,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山西杏花村清香型汾酒传统酿制工艺不仅是汾酒酿造的核心技术;而且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制酒工艺,是中国传统白酒酿造的正宗血脉。它不仅源远流长,衍生了众多其他酒类酿造技术;而且对汾酒产区生产、生活方式,乃至对全国广大地区的酒文化发生了重大的影响。“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汾酒产地杏花村已经成为十三亿中国人民心目中的酒化身。

汾酒是中国最古老的酒,距今已有6000年的酿造史,在某种意义上说,汾酒的历史就是中华酒文化的历史。茅台、泸州大曲、西凤、双沟大曲等中国名酒,都是在汾酒的基础上传承和发展起来的。

清香型汾酒酿造,选用优质高梁为原料,以地下800米的岩溶水水为酿造用水。以大麦,豌豆为制曲原料,接种天然微生物群落,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发酵合成,生成使用酒的过程,清蒸二次清、地缸、固态分离发酵法。“三温定一温”的控温发酵技术、“稳、准、细、净”六步蒸馏技术、“前缓、中挺、后缓落”的发酵保温技术、“人必得其精、曲必得其时、器必得其洁、火必得其缓、水必得其甘、粮必得其实、缸必得其湿、料必得其准、工必得其细、管必得其严”的酿造秘诀,造就了汾酒“清、爽、绵、甜、净”的质量典型性以及“雅、正”的风格。

在这一工艺中,人的直觉和经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许多关键环节人工经验和操作有着决定性的意义;为了灵活控制温度、湿度、力度的细微变化,人工技艺在酿制的各个环节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属于经验型技能。数千年来,这种技艺由口传心受、师徒相教的方式口口相传,具有极强的代代相授的传承特征。

汾酒的酿制工艺与历史文化有密切的关系。早在6000年前仰韶文明时期,这里就开始酿酒。1500年前的南北朝时期,杏花村酿酒水平就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至唐朝,杏花村已名扬华夏大地; 1915年杏花村汾酒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最高甲等金质奖,从此,声名远播海外,成为全人类共享的佳酿。目前,杏花村仍保留着6000年前仰韶文明时期的古人类文化遗址,还有大批明清时期的酿酒老作坊、古井、石碑、牌匾、老街等。更可贵的是一批酿酒老技工还健在,虽然人数已经不多,但却具有极其丰富的实践经验,积极地参预传统酿制工艺的传承和保护工作。

竹叶青酒泡制技艺

2009年,认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竹叶青酒泡制技艺是中国传统酿酒技艺和传统中医相互融合而形成一种新的保健养生酒的过程。竹叶青酒的泡制以在陶缸贮存三年以上的65度优质汾酒为基酒,选用上等道地药材,如淡竹叶严选生长在四川攀枝花富含黄酮类物质的优质药材;当归,选用甘肃定西市岷县长10—20厘米、具有放射状纹理的特级当归。

泡制前,精选砂仁、丁香等药材研成细粉;檀香、当归等粉碎成粗粉;淡竹叶、陈皮等精选备用。然后将12种药材按比例进行配伍,在陈年汾酒基酒中浸提21天,每1—2天搅拌一次,充分提取药材中有效成分,泡制好的酒液称为“母液”。

最后将汾酒、母液、低聚果糖及杏花村特有的酿酒深井水四种原料进行勾调,经过一年以上宜兴陶缸贮存,最终形成色泽金黄微翠,药材芳香兼汾酒清香,芳香醇厚、回味悠长的独特酒体,构成竹叶青酒特有的色、香、味、效“四绝”。竹叶青酒工艺自傅山定型的300多年来,一直以口传心授、师徒相教的方式代代传承。“竹叶青酒”的酿制过程,人工掌控成分较多,传统经验技艺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汾酒大曲制作工艺

2023年,认定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汾酒大曲系用大麦、豌豆和井水为原料踩制而成,为我国古老曲种之一。制曲的目的,主要利用多种酶类的生化性能,使它变成我国独特形式的糖化剂和发酵剂。为了制造良曲,必须选择原料,加以适当的比例,让微生物充分繁殖。因大曲中微生物菌种复杂,微生物霉种亦复杂;由于这些酶种的作用,在酿造过程中生成了不同种类的芳香组份和口味组份,最后遂使汾酒具有独特的风格。

《吕氏春秋·仲冬记》有一段文字应是古人最早的酿酒秘诀:“乃命大酋,秫稻必齐,麹蘖必时,湛饎必洁,水泉必香,陶器必良,火齐必得,兼用六物,大酋监之,无有差忒。”

《礼记·月令》中也有关于酿酒的文字,几乎就是《吕氏春秋·仲冬记》的翻版:“乃命大酋,秫稻必齐,曲櫱必时,湛炽必絜,水泉必香,陶器必良,火齐必得,兼用六物,大酋监之,毋有差贷。”

我国酒曲的发展在周代是一个转折,其时的曲蘖含义已发生变化,曲已专指酒曲,种类较多,譬如《左传》记有“麦曲”。“曲”前需冠“麦”名,可见曲不止一种。在当时所制的散曲中,黄曲霉较为普遍,这种霉菌糖化力较强,以此酿酒用曲量减少。更有趣的是,黄曲霉呈黄色,色泽亮丽,周代王室以此制定礼服,名“曲衣”,黄色便因此成为历代帝王的专属颜色。之后,先民又从传统麦曲中分化出一种大曲,其在原料上虽与黄酒用曲基本相同,但制法有所改变,主要区别在于曲型和培养温度等。到了近现代,大曲与黄酒所用的麦曲已成为两种不同类型的酒曲。大曲是从麦曲中分化出来的,古代文献中的大曲一般指曲的形体较大的麦曲,今人所说的大曲,则指专门用于蒸馏酒酿造所用的麦曲。

为山西扛起这块里程碑的,自然是杏花村汾酒。杏花村的酿酒秘诀与《月令》中所记的酿酒方法极为接近,无疑,也是最具血缘关系的,我甚至怀疑,《月令》所记方法就是以汾阳地区酿酒技术为考察样本的。汾酒秘诀手手相传、口口相传数千年,真正形成文字,则是民国时期汾酒作坊老掌柜杨德龄先生,之后,又经中国微生物鼻祖方心芳先生提炼,终成汾酒看家之宝——“人必得其精,水必得其甘,曲必得其时,粮必得其实,器必得其洁,缸必得其湿,火必得其缓。”

短短七句三十五字,却尽得酿酒奥妙,汾酒人在“兼用六物”之外,还特别强调“人必得其精”,且将人的重要性置于所有要素之首,可谓得其精要。酒毕竟是人酿造出来的,人才是酒曲中的酒曲,是酿酒成败和酒品高低的关键,若无人之精,所谓水之甘、曲之时、粮之实、器之洁、缸之湿、火之缓,便如无根之木、无源之水,纵然汾水长流,汾酒之6000年历史恐怕早就戛然而止了。

汾酒酿造所用大曲一直是自己生产。以前因制曲设备条件差,技术水平低,投入生产时,并不区分清茬、红心、等断面,而是混合使用。解放后,生产规模扩大,产量剧增,促进了技术水平的提高,在制曲工艺上适当控制逐步确定了三种曲(清茬曲、红心曲、后火曲)。1965年,轻工部组织了“汾酒试点工作组”,对汾酒大曲进行了写实性的鉴定总结,初步了解每种大曲在制造过程中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化,并找出了微生物的种类、比例和消长情况,每种大曲的合格率达到90%,因为提高了制曲生产技术水平,反映在生产上提高了汾酒的产量与质量。

玫瑰汾酒泡制技艺

2023年,认定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玫瑰汾酒是中国传统名酒,始创于1904年,早在民国年间就有“汾酒醇、竹叶绿、深情玫瑰甜白玉”的美名。它以65度优质陈年汾酒为基酒,严选优质“中国玫瑰之乡”甘肃永登的苦水玫瑰,配以汾阳杏花村地区800米深层地下岩溶水、低聚果糖等精制陈酿而成。

玫瑰汾酒的泡制技艺的在配比环节及泡制环节仍由传承人亲自操作,传统工具延续至今。根据气候、温度、母酒等进行泡制时间。玫瑰比例微调每一个环节都有专人进行严格检查和监控。成品酒无色或者微黄色。酒质有玫瑰芳香和汾酒清香,绵软醇甜,柔顺爽口,酒体协调完整,余味悠长,诸香和谐。具有理气、行血、调经之功效,可行气解郁、活血散痕之多种功效。

白玉汾酒泡制技艺

2023年,认定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白玉汾酒始创于1904年,是绵润清香型白酒。白玉汾酒以陈年汾酒为基酒,浸泡上品紫肉桂后蒸馏、调配、过滤、勾兑、品评等工序精心配制而成。

肉桂味甘、辛,大热。散寒、止痛、活血、通经、利尿、化痰、健胃、杀菌。主治肾阳不足、畏寒肢冷,脾阳不振、肮腹冷痛、久病体弱、气哀血少、阴瘟色白、漫肿不溃,院腹冷痛、寒痹腰痛、经行腹痛。白玉汾酒秉承汾酒清香纯正的典型风格,又融入了天然肉桂植物之精华。酒度适中,酒液晶莹剔透、口感绵润,享酒之时又有养胃之功效。

白玉汾酒最初也是使用“古并亭”注册商标,1990年重新注册了“白玉”商标使用至今。作为汾酒集团配制酒的又一主打精品,白玉汾酒也同样多次载誉而归:1984年白玉汾酒被山西省人民政府授予优质产品奖;同年荣获中国轻工业部酒类质量大赛铜杯,部优质酒荣誉称号;1987年荣获中国出口名特产品87金奖;1988年荣获中国轻工业部优秀出口产品银质奖;1988年、1989年连续两届捧得中国食品博览会银奖;1990年荣获首届全国轻工业博览会银奖;1992年荣获中国新产品新技术博览会银奖;1993年荣获山西省第四届“两会一节”精品展金奖。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自论坛用户发布,仅供参考与学习交流使用,不代表本网站对其赞同与证实。如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网站处理。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关注酒市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