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山牌”湘山酒产自于广西全州湘山酒厂,至今已有50年历史。该酒以全州县城名胜古迹千年古塔——湘山塔定名。湘山酒是中国米香型代表之一。它以优质大米为原料,加以特质纯根霉为糖化发酵剂,采用传统的半液态半固态小坛地缸糖化发酵,传统蒸馏,并贮存于陶缸长期陈酿、经精心勾兑而成。 湘山酒以“酒色清凉透明。味蜜香清雅而芬芳,入口绵甜,落口甘冽而净,回味怡畅”的风格而闻名,自1963年至1989年参加全国评酒会评比,连续在第二、三、四、五届被评为国家优质酒,并在历届被评为广西名牌产品,一直保持广西名酒称号。其商标“湘山牌”四次被评为广西著名商标,成为广大消费者信得过商品,是中国米香型酒的第一品牌。 产品销往国内各地,出口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1992年获中国食品饲料精品博览会和香港食品国际博览会金奖。 湘山酒的生产历史悠久,相传和唐朝的寿佛爷开创湘山寺有关。因湘山寺洗钵岩泉的泉水变成了“龙水”,喝了以后治百病,百姓便顺理成章用湘山泉来煮酒,这种“醉也不上头”的美酒就是湘山酒。湘山酒厂共拥有白酒、黄酒、露酒、保健酒、饮料等系列产品达100多个,畅销区内外市场,远销港、澳、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异国他乡。 全州久远的文人历史,是推动当地酿酒业发展出产湘山酒这种好酒的又一重要因素。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于今全州县地置陵零县,汉元鼎六年,置零陵郡,治所在今县治西南39公里处,辖填相当于今湖南邵阳以南的资水上游、衡阳、道县之间的湘江潇水 流域和广西桂林水福以东,阳朔以北的地方,三国后辖境渐小,隋开 皇九年(公元589)废。东汉建武年间(公元25--55),零陵郡治迁至泉陵(今湖南永州市北),是时零陵县对郡而言称小零陵。追溯沿革的历史其目的在于说明,全州这块地方曾经有一百二三十年时间是相当于今天半个省般大小地方的政治中心,其酒类需求自然要比一般县分大得多,酿酒业也因之会有更大的拉动。并且由于零陵作为一个地名被认定,便更增加了扩大酒类生产的可能性。据《史记》,中华远古峙代的贤君舜帝(有虞氏,史称虞舜)南巡期间驾崩于零陵。何谓零陵?即舜帝的确死于此而又找不他的陵墓的地方。零是无,找不到;陵是坟墓。从秦始皇统治起就把全州这个湘江源头地区称为零陵,其本意无非为着祭祀舜帝。这在古代是件大事,自然要有具体场所。据清《全州志》记载,“虞帝岭在城西二十八里,官道傍有行宫故址,是大舜巡行处”,“后人构宇以识其迹”,又“虞帝庙在城西十里”。旧时全州县城还建有舜帝两个妃子的宙宇。《全州县志》记载,“二妃庙在城南一里,汉初平元年建。”唐元和九年重修时,文学家柳宗元所作的《湘源二妃断碑》记今存《柳河东集》。在数千年历史进程中全州还有许多祠祀建筑,诸如祀奉孔子的先师庙、祀奉历任清官的名宦祠以及乡贤祠、忠义祠、节孝祠、社稷坛、关帝庙等等。此外,全州百姓习惯宗族聚居,村落百十家、数百家不等,村中各房族大都设家庙,一个大村往往有数个祠堂。众多的祠祀设施是为了方便祭祀活动。按照古礼,祭祀除了“三牲”之外须“五齐”,即五种酒:泛齐、醴齐,盎齐、缇齐、沈齐(《周礼·天官·酒正》)。“五齐”都是“有滓末沸之酒",为氵蜀酒,是周代的祭祀用酒,唐宋以降大都用经过蒸馏去糟的白酒。据《广西文物考古报告》,1958年在全州县凤凰乡大毕村附近的麻子冲出土的唐代永州赵司仓墓陪葬品中(公元638年葬),就有酒器青瓷壶、碗等多件,而后从永岁乡蒋安岭那延绵十侨汇公里长的地区内分布的宋代窖址出土的酒缸、酒壶、酒杯废弃品及碎片就更是多得不可胜数了。当时的酒器既可用于生活也可用于祭祀。可以推断,自秦汉迄民初,全州人民祭祀用酒量是很大的,无疑会推动酿酒业的发展。 |